“互聯網+”是讓信息化回歸“信息為核心”的本質,使得信息數據在工業領域被壓抑的巨大潛力爆發出來,轉化成巨大生產力,成為社會形態發展的新源泉。
“互聯網+”在工業領域的應用,主要基于以下步驟:
1、通過移動互聯技術,實現基于手機的APP移動管理應用,整合客戶碎片時間,實現隨時隨地獲取設備位置、工況、報警、故障、服務等信息,提升售后市場空間,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。
2、解決施工現場的精細化、協同化作業問題,實現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施工標準,并且節能降耗,保障效益的最大化。
3、基于GPS/BDS、RFID、WSN、CC、SAP、MES等技術或應用,實現全球各地庫存互聯互通,實現泛供應鏈數字化管理,實時提供設備和備件、配件、易損品、易耗品庫存和物流情況,向市場營銷、售后服務、生產管理、電子商務等提供數字支持。并提供庫存在線查詢及周轉率和成本統計分析,提供物流端到端監控及安全管理和物流成本核算等。
4、通過IOT技術和應用,實現設備操作的簡單化、無人化、智能化,實現基于多設備類型的協同精準作業的現場管理,提升施工現場的精細化生產管理水平,提升設備和集群的施工質量和效率。
5、互聯網+虛擬現場。解決在線體驗、強化客戶感知,提供設備操作技能培訓,虛擬與現實互聯解決無人駕駛作業問題,降低勞動強度。
6、互聯網+ 產品智能化。產品故障自動恢復能力,一旦設備發生故障后,設備本身或外協具有故障判斷和恢復能力,延長設備健康時長。
上述六點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演進路徑,不難看出,只有立足于產品質量與客戶需求才有最終出路。
互聯網消費習慣,將直接改變工程機械的行業生態和生命周期:
生產:將原來的生產決定消費,變為訂單式生產,即BTO模式。
銷售:由原來建立龐大的營銷網絡跑客戶,演變為匯聚用戶流量的競爭。誰能匯聚到用戶的需求意見信息,誰就能占得市場先機。
管理:設備的分散式人工管理,變成聯網的智能集中管理。機械的運行和維護數據有據可查,后續的管理效率提升和改進效果反饋也能變得容易實現。
后市場:圍繞工程機械的油料、維修、配件、操作手、金融、法律等服務也能夠基于數據給出更合理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。
通過互聯網和工程機械整個行業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的緊密配合,達到降低信息不對稱成本,提升全行業整體效率的目的。
一旦您的工程機械產業與互聯網嫁接,也就意味著您最頭疼的設備維護保養問題會大大改觀。原來的事后彌補將被事前預防取代,親力親為的現場管理將被遠程控制取代。互聯網大數據將讓設備擁有者和使用者,從來源的各種不確定的慌亂無章中,變得胸有成竹,井井有條。隨著卡特彼勒、小松、沃爾沃、三一、柳工、徐工、山推、山河智能、力拓等國內外品牌,都已經成功研發出了無人駕駛技術。互聯網技術正在解放施工、設備領域管理者與從業者精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。